細說中國茶文化 · 潮汕工夫茶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
細說中國茶文化 · 潮汕工夫茶


?— ?潮汕功夫茶 —


雷鐸



禪宗說:“吃飯喝茶,無非妙道”,妙在有心,片刻之享受,終身受益。人生的美好,便如品茶,無數(shù)閃光的片刻,組成殊堪品味回味的人生。



“人在草木中”,猜一字。謎底是:茶。道出茶中的天人合一觀。 ?茶文化是古老的東方文明的驕傲之一。世界上最古老而完備的茶文化專著是中國陸羽的《茶經(jīng)》。?

世人皆知日本有茶道,殊不知中國亦有茶道——廣東潮州的功夫茶,便是中國茶道的代表作。其歷史較當代日本茶道更古老。 ?

有“經(jīng)”,且有“道”,便不僅僅是“一種飲料”,不僅僅是“用開水沖泡一種叫做Tee的灌木葉子”。

?“道”即“文化”,即“儀式”,即“意味”,即“形式”,即一個叫貝爾的洋人在《藝術》中說的“有意味的形式”,也可以說是一種生活藝術,一種包含著深厚的東方文化的東方哲學。 ?

既然叫做“道”,便有“形而下”與“形而上”兩層含義,茶為“體”,道為“用”,如燃燭見光,火為光體,光為火用。?這樣說起來很復雜,需要“剝竹筍”,一層一層剝開,一如煮水泡茶,慢慢品味“個中三昧”。 ?

先說潮州功夫茶“形而下”的一層:茶葉、水、茶具;然后再說功夫茶的沖泡方法、禮儀和種種講究,由“體”及“用”。 ?中國功夫茶流行于閩南之漳州、廈門與廣東之潮州、汕頭及臺灣一帶,而最古老的,是潮州功夫茶,它與潮語(潮州話)、潮劇、潮菜、潮繡、潮州木雕和石雕一道,構成了中國漢族中獨特的潮州文化——它不僅繁榮于潮州本土,亦流行于海外一切有潮州人的地方。 ?功夫茶對“硬件”的要求極嚴格:茶葉需是上好的福建烏龍茶族或潮州的鳳凰茶(其實亦是烏龍茶的一種),茶分春茶與秋茶,春茶清醇,秋茶濃郁。細分其品種,則有“烏龍”、“色種”、“一枝春”、“大紅袍”、“鳳凰單叢”之類,再細分,“鳳凰單叢”又有“白葉單叢”和“黃枝單叢”之別。其采制方法大同小異——既不同于綠茶的純晾曬,也不同于紅茶之純烘烤或沱茶的全發(fā)酵,而是半晾曬、小烘炒、半發(fā)酵。因而,它集合了諸多茶派的長處:有綠茶的清香而無綠茶的生味,有紅茶的醇厚而無紅茶的暴烈,有沱茶的沉穩(wěn)而無沱茶的枯老,不生不澀,不烈不老,既甘且醇,文武適中。茶種有別,但其上品,則皆具上述諸優(yōu)點。

??


沖茶所用的水,分四等:一坑、二泉、三井、四溪?!翱印笔巧綕舅l(fā)于泉穴,流于泥沙石澗中,是“活水”、“動水”;泉是地下水,為“靜水”,好的泉水,與澗水難分仲伯,一二之說,只是“方便之道”,以禪觀之,是“分別心”;井水則是人工泉,不及山泉之幽靜無染;溪水雖是活水,卻含土味,故為下品。至于自來水,是現(xiàn)代產(chǎn)物,當代都市人,覓天然水而不可汲,以之代用,需儲放數(shù)日,或用麥飯石之類過濾,方能汲天然水之純凈。 ?

最講究的,是“原山茶配原山水”,謂之“天然原配”。至于茶具,若配備齊全,需有八種,曰:“一罐、二爐、三炭、四扇、五鍋、六壺、七杯、八漏”。

?“罐”是儲存茶葉的器皿,以錫壺為上選,密封性好,茶葉長貯不壞;其他金屬、竹木屬之皿,為代用品而已; ?

“爐”是炭爐,曰“風爐”,以紅陶為之,形若圓筒,上有“三山”,前有“爐門”,中有“爐窗”,煤油爐、酒精爐、電爐、煤氣爐,亦皆現(xiàn)代代用品而已;

?“炭”之上品為“欖核炭”,以閩粵特產(chǎn)之橄欖核曬干后燒制,用水煮之,其火純青,無煙無臭,而木炭,又優(yōu)劣有別,等而下之,不可贅述; ?

“鍋”是煮開水的壺,潮語稱“鍋”,多以銅鐵為主,亦有專用陶鍋者; ?

“扇”為爐扇,以羽毛扇或葵扇為通用; ?

“壺”的名目最多,以宜興紫砂壺為上品,其它陶壺、瓷壺次之,茶壺造型千變萬化,其名貴者,價值連城; ?

“杯”通常有陶與瓷二種,宜小不宜大,與半個雞蛋殼相若,常與壺相配成套;

“漏”是盛沖泡時的余水之皿,又稱“茶洗”。?

近年,臺灣功夫茶反傳大陸,故今日的潮州功夫茶,又有引進臺灣茶道之“聞香杯”與竹夾(夾杯洗杯用)、竹勺、木勺(舀水用)者,則已是“改良功夫茶”了。 ?功夫茶的沖泡,簡而言之,有四道工:一水、二洗、三沖、四泡。水需“蟹目水”,火候在將滾未滾,細泡半成之際:無泡過“生”,全滾太“老”,皆不可用;“洗”是要燙壺洗杯;“沖”是注水入壺;“泡”是注茶入杯,要領是“高沖低泡”,“高沖”可透茶葉,“低泡”不生水沫。此外,還有“洗茶”、“刮沫”之類,“洗茶”是沖泡后的頭遍茶液,棄之不飲,為的是去碎茶末及減其“表味”,“刮沫”是頭三遍茶常有浮沫,顧可用“茶甌”(一種有蓋的大杯)之甌蓋刮去。 ?以上所述,是沖泡功夫茶的“ABC”,至于常人所說的“關公巡城、韓信點兵”,是指泡茶時執(zhí)壺“巡”行于群杯之上,壺中最后的茶液,需“點”干凈,亦是常規(guī)常識,尚未進入“道”的層次。 ?

所謂“道”者,即“禮”,即“儀”,即“心”。 ?“禮”者,“茶三酒四”,茶杯一般只用三至四只,因而,人多干杯時,“禮節(jié)見焉,先后分焉”。常規(guī)是:先賓后主,先老后幼,互相禮讓,“禮義之邦”,其時見焉。 ?“儀”者,即儀式,這是最考究最復雜的一層。舊時候顯貴人家待貴客時,需掃幾拂窗,焚香沐手,其慕敬之心,有如禮佛;待茶的人員,可多至四個:一琴師、一小童、一半老男子、一妙齡少女。小童扇爐,叫“茶童”;半老男子,叫“茶師父”;妙齡女子,無稱謂,一般是婢女。茶師父取其老于茶道,少女取其年少姣好;前者要的是他的經(jīng)驗,后者要的是她的美好,前者為的是“口福”,后者為的是“眼福”——當然,這一切,已隨一個時代的過去而“俱往矣”。當然人待客,未有這許多繁文縟節(jié),主沖客飲,無琴,便用現(xiàn)代音響代替。亦是雅事一樁。 ?所謂“心”者,是功夫茶道的最高境界。以上所述,皆是“外在”,皆是“施”,唯有“心”是“內在”的“受”——再好的“道”需以心受?!氨娒钪T,存乎一心”,再好的茶,亦需己心受。故,飲茶之道,其終極,是以心受之,品其奧妙,是為至道。 ?



以層次而論,茶有“三受三品三香”:一曰“鼻受臭(同“嗅”,讀xiu)品”,品其“溢香”——凡是好茶,未飲之先味已四溢,香不可言。以筆者一己之體會,潮州功夫茶,略遜于臺灣茶道者,是少了一個專門用來“鼻品”的“聞香杯”,故引進之以改良。二曰“口受,舌品”,品其“噴香”,凡好茶液,入于口,及于舌尖,經(jīng)舌上,過舌根,方入喉,極品之茶,其味無法言傳,一合唇,茶香自口溢出,自鼻孔噴出,如此,百茶百味,千茶千味,未入心,心已受之。三曰“心受,神品”,品其“余香”,好茶品一口,其味若初戀,三年思之若美人。 ?

禪宗說:“吃飯喝茶,無非妙道”,妙在有心,片刻之享受,終身受益。人生的美好,便如品茶,無數(shù)閃光的片刻,組成殊堪品味回味的人生。 ?如此說來,喝茶,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,也是世上最復雜的事情。說簡單,是平常喝法,一杯、一茶、一水,沖了喝便是。說復雜,是如本文所述,變?yōu)椤拔幕?,變?yōu)椤八囆g”,變?yōu)椤坝幸饬x的形式”,變?yōu)橐环N“儀式”、一種“道”。 ?

東方文化之奧,便在于“講究”,能從最簡單處,得到無窮的體味,故功夫茶有“五行四德”、“三才四福”。五行者,茶為草木之屬,炭為火之屬,泉為水之屬,器皿為金、土之屬,一茶備,五行全。四德者“凈、靜、謹、敬”是也。三才者,天地人合一。春時品茶,世界綠染,執(zhí)壺賞春,春風拂面,春色入心;夏日品茶,荷蕖爭放,臨水榭,賞清芳,盛夏之中,有“蓮華世界”在;金秋品茶,黃英競放,杯中有芬芳世界,心里有澄澈乾坤;冬時賞茶,有雪賞雪,無雪想雪,倘是“踏雪尋梅”,自然更有詩意,倘無,清室擁暖爐,看水蒸云霧,壺藏乾坤,三杯入口,渾然忘我。

如此,居于囂囂塵世,而得天地四時變化之妙,物我兩忘,不論有無“琴師”、“茶童”、“茶師父”與“侍茶女”,只要有四時景色,種種天籟,清靜梵心,則“口?!?、“眼?!?、“耳?!?、“心福”四褔皆備,人生有此,復何所求? ?功夫茶文化,歷史悠久,門派繁多,筆者雖自號“嗜”,亦僅是初涉此道;雖然“可以三日無書,不可一日無茶”,愛茶若妙人,亦僅僅是權作“門外茶談”。末了,作打油詩一首,謂之《功夫茶雜詠》,曰—— ? ? ? ? ? ? ?

一滴清茶藏大道,五行四德兼三才; ?

三千世界寄須彌,眾妙之門為君開。